1978年10月23日清晨,日本国宾馆内各路记者严阵以待。
此时东京正下着小雨,天气看上去有些阴沉沉。不过记者们已经顾不上这些,他们都整齐划一的探头望向正面门厅处,张望等待一位老者。在日本首相福田赳夫的欢迎下,邓公缓缓走出。在28位各国驻日大使的见证下,两国正式顺利进行关于《友好条约批准书》文件。
眼看仪式顺利完成,邓公长舒一口气,看向窗外的景色。刚刚还乌云密布的天空,此时早已经放晴。秋季的阳光透过玻璃洒下内厅,让仪式多了几番生机。在场人士无不感慨,这或许是中日友好前景光明最好的象征。
(资料图片)
仪式过程中,邓公无时无刻都在彰显大国风范,从主动同福田握手拥抱,再到晚宴上先行举杯向日方表达祝福。在邓公的引导下,仪式得以走向亲切友好的氛围。
但媒体席上,一位居心叵测的记者正冷眼看着这祥和的一幕。没有人知晓,他将会在这般祥和的情况下,要做出怎样匪夷所思的行为。
01 适可而止
邓公访日期间,日方人士多有不和之声。
每每碰上问题,邓公都会抓住重点,巧妙地化解尴尬。邓公曾受邀前往日本皇宫,此事对两国而言关系重大。自二战之后,再无有过我国领导人会见天皇,日本民间各有不同声音,认为介于本国在二战中种种行径,此次会面日本天皇难免会被邓公追究责任。
10月23日中午,日方设宴款待邓公。此次在日皇宫设宴,日皇室对席间菜肴设计颇为讲究。照顾到邓公曾留洋法国,席间特此换上大膳科厨师们最拿手的法国菜,借此表示出友好。
席间,裕仁天皇友好向邓公伸手表示敬意,对此邓公并未表示拒绝,并且还微笑着同裕仁天皇聊起两国城市差异、探讨历史文化。落到最后,日本侵华的过往难免会被再度提及。裕仁天皇主动就日方侵华行为表示歉意,并且还向就此事做出更进一步的探讨。邓公适时打住,直言道:“一点不错,我赞成。”
邓公之所以这样做,另有他的深意可言。两国之间存有矛盾不假,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影响巨大。但邓公此行访日,还有更重要的目标和工作需要完成。过度讨论,不利于开展后续工作。
那邓公要做的工作,到底又是什么?
02 展望未来
在访日之前,邓公特别前往北方各地工业重镇视察。
期间,邓公特别对各地工业生产做出谈话,深入车间基层同工人同志了解具体情况。邓公深刻意识到,改革开放的道路尚且漫长,现代化建设还有待提升。在工业层面上,我国需要引入更多先进技术、同世界接轨的产业。而日本在战后打破原有封闭经济模式,在20世纪50年代末转型走向开放式动态经济的全过程,让邓公平颇为感兴趣。出访日本邓公更多是希望求经验,力促我国现代化发展。
邓公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得以先后走访东京、京都、大阪和奈良四座城市,期间他对于日产公司的印象极为深刻。这家被誉为当时世界上自动化生产程度最高的汽车公司,已经能够达到年人均生产94辆汽车的水平。而此前在长春汽车厂时,邓公了解到当时国内工人汽车生产量只能做到人均1辆,巨大的差异让邓公感到震撼。
在日产车间看过自动化生产过程后,邓公同随行人员如此感慨道:“我懂得了什么是现代化。”此外访问君津钢铁厂、松下电器、日铁公司之际,邓公都感触颇深。还特别嘱托日方企业人员,若有机会希望能够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往中国,多多点拨在日实习工人。
当他在日本京都二条城参观之际,日本友人曾介绍:“京都多地文化、建筑多为学习中国得来…”邓公听罢,拍拍日本友人的肩膀道:“现在来看,我们‘老师’应当多多向‘学生’学习。”这也是为何,再访问过程中,虽更多时间涉及文书问题,但邓公本人更热衷于参观各地企业、了解日方经济发展情况。
不过邓公并不知晓,一位不怀好意的记者正在悄然走来…
03 尖锐的提问
10月25日下午,邓公在东京日比谷接受各地记者采访。
接受多国媒体采访之际,曾有日本记者提出尖锐问题。在接受采访之前,中日双方都曾经明确表示,不会在邓公访日过程中提出关于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但这位记者明显带着任务前来,依旧大胆举着话筒朝着邓公的方向问道:“您如何看待钓鱼岛归属?”
邓公还是同往常一样,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应对尖锐的问题:“此前便有过规定,不做过多讨论该问题。既然两国有约在先,就没有必要挑刺,应当将问题放一放,20年、30年等到下一代人再解决。”
邓公用巧妙的话语化解矛盾,表明自己此行的重心和目的。很显然,邓公的做法,得以让中日关系正常化,能够借此机会学习到更多先进技术和经验,继而促成我国经济走上快车轨道。邓公的选择,回过头来看确实颇为明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