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这些“伎俩” 您可别信


(相关资料图)

市场“烟火气”渐足 促销宣传五花八门

商家这些“伎俩” 您可别信

本报讯(记者王绍芳)清明节临近,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无论线下商家还是线上店铺、带货主播,都将节日消费气氛带热,踏青出游进一步带动了市场的“烟火气”。针对商家五花八门的促销宣传,市消协日前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市民警惕商家的以下“惯用伎俩”。

针对个别商家销售商品不明码标价、故意标错价、低标高卖等不规范标价方式,消协人士提醒消费者尽量不要购买不明码标价的商品,购买时一定要问清价格,结账时一定要核对购物小票凭证,看是否与标价一致,以防低标价高结账。为吸引顾客,商家用大幅海报等形式宣传打折、降价、促销商品,市民购买前千万不要被商家虚构或提高原价所迷惑,对于“特价”“优惠价”商品,购买时一定要注意产地、生产厂家、保质期等,特别是食品类商品,商家往往会把快到保质期或已过期的商品,采取“特价”“优惠价”等促销手段尽快脱手,另外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产品价格肯定不一样,一定要认真识别。遇到“买一送一、有奖销售”,消费者切忌冲动购物,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购。此外,注重货比三家,不要轻信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虚假宣传,以防上当。

关键词: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