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权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从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从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期盼享有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既是民意所指,也是民生所求;既能增进民生福祉,也能让群众公平享有发展成果。
对标“首善环境中心区”建设目标,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福田管理局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方式,率先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启动“生态哨兵”环境协管服务工作,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即接即办、一办到底”,高效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改革实施近一年来,有效助推了辖区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逐步探索出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
(资料图片)
充分发挥群众路线凝聚力
为了凝聚齐抓改革办好实事的合力,2022年7月,该局组建一批由退休党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环保热心人员为主体的“生态哨兵”团队,肩负生态环保法规宣传员、环境信访隐患收集员和为民办事服务员三项职责,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对辖区内常见的生态环境事件早发现、早介入、早调解,推动问题在基层发现、隐患在一线排查。
围绕辖区内诉求反映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福田管理局以区域党建为抓手整合辖区内各类资源,推动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辖区居民等协同发力,对辖区内各街道、社区中常见的生态环境事项进行主动介入,以噪声、油烟、异味废气的督导整改为工作重点,广泛开展“微协商”“微治理”,消解城市基层组织的“合作行动困境”,弥合因“条块分割”造成的“碎片化”,从源头化解当前生态环境信访难题,切实推动了辖区环境信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率先探索设立“生态哨点”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福田管理局创新在福田区10个街道、92个社区设立“生态哨点”,群众只需扫描“生态哨点”牌上的二维码即可迅速反映身边的生态环境信访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与群众同频共振,不断增强民生福祉。为建立闭环管理运行机制,该局建立“哨兵团队巡查-哨点收集上报-指挥中心统筹-专项制度保障-清单督办考核”的闭环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市民诉求关联分析,制定生态环境信访信息采集清单,整合12345、12369、哨兵上报等生态环境信访案件,研究梳理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聚焦高频多发和解决率低的问题和点位,列入区域整治计划,统一调度使用多元基层治理力量,强化联动互补,加快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体系。
以制度规范推动解决疑难复杂问题
2022年10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福田管理局出台《“生态哨兵”工作规范(试行)》,明确受理流转、分拨原则、处置标准、议事规则、办理反馈、核查回访、满意度调查等各环节工作标准,实时监测来件情况,紧盯办件进度,直到问题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来信,主办单位“一把手”挂账督办、限时解决;对重点重复信件,局长见面接访、包案到底;对不合理或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诉求及时解释说明,切实形成事件办理闭环,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该局开设“指挥中心”平台,实现生态环境信访调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全量归集分拨生态环境信访问题,确保应收尽收,并将来信分拨至各执法员,切实做到来信办得快;构建“远程喊停”监管模式,牢记“五个第一时间”原则,快速、精准、严厉打击超时施工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降低工地信访投诉量;绘制风险地图,根据来信案件发生地址定位案件所属街道、社区、哨点片区,并用绿、黄、红不同颜色标识生态环境案件风险等级,实现一图知晓辖区信访隐患分布,为防控风险及决策提供支撑。该局还探索打通哨兵与司法、应急等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在工作中发现可能发生突发时间的情况或者风险,及时报告、动态监测、重点管控、开展专项治理,努力化解风险隐患。
“生态哨兵”改革实施近一年来,福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合力更强了、居民满意度更高了、超大型城市城区综合品质也更优了。目前“生态哨兵”团队共拥有党员、志愿者500余人,建立“生态哨点”200余个,覆盖福田全区10个街道;PM2.5降至15.7微克每立方米,创历史最优水平,福田河等4条河流达到优良水体标准,福田区环卫指数测评连续3年全市第一;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福田,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获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罕见候鸟中华仙鹟首现深圳。(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通讯员黄伟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