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丰收归仓、棉花长势喜人、复播玉米出苗良好……如今的喀什,虽身处大漠边缘,但有了水的滋养,一处处荒漠披上了绿装,一块块良田更加肥沃。行走在城镇乡村,处处能感受到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享受到水利建设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喀什地区坚决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持续加强节水、蓄水、调水工程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农业灌溉供水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坚实水利基础。
【资料图】
打通水利“经络” 夯实农业生产根基
喀什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河流,是大自然给予喀什最好的恩赐,但喀什各河系源头位于冰川、山区积雪带,随着山区不同季节积雪的融化,使各河流的年内枯洪变化明显。兴修水利,造福于民,就是喀什地区寻求与河流和睦共处、趋利避害的有效途径。
《喀什地区水安全战略规划(2021-2035年)》《喀什地区节水规划实施方案》《喀什地区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大节水规划的加快编制,为地区今后一个时期节水工作提供了规划支撑。
地区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大型灌区和巴楚县胜利恰瓦克、泽普县佰什干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加快干支渠道防渗改造,不断提高灌区渠道防渗率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全面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利基础。截至目前,地区大中型灌区骨干渠系防渗改造投资达32.22亿元,计划改建干支斗渠1892公里。节水工程实施后,预计可实现年节水量2.76亿立方米,有效促进粮食产能增加和农业产业发展。
地区水利和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系列节水措施,牢牢抓住水这个“牛鼻子”,科学统筹水资源,进一步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奠定粮食安全坚实基础
喀什地区作为农业大区,配套灌溉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地区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地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实施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自治区下达喀什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66.5万亩(高效节水4万亩),完成后,地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可达685万亩,高效节水面积达540万亩以上。数据统计显示,核心示范区对比传统灌溉方式,高效节水可节省10%—15%灌溉用水,亩均节水100立方米以上。巴楚县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工程,阿纳库勒乡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已实现棉花亩均用水量从520立方米减少到370立方米,亩均可节水150立方米;泽普县良种场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小麦亩均单次用水从75立方米减少到25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水资源限制和生产灌溉需求矛盾。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粮食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地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与农牧渔场管理科负责人吴志远介绍,通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民增收步伐逐渐加快。
千亩呈一色,万亩一展平。如今,许多昔日的低效田、巴掌田、撂荒田正在逐步变成高产田、整片田、希望田,既美化了农村环境,也让农民更有底气,让良田更有韧性。
打好组合拳 实现节水增收双赢
提孜那甫河莫莫克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年底前可实现下闸蓄水目标;英吉沙县依格孜牙水库工程已建设完成……地区蓄水基础不断夯实,到“十四五”末,力争实现地区主要河流山区控制性工程全覆盖,提高各条河流削峰蓄洪的调节作用,全面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
同时,地区结合水资源情况,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在棉花、小麦、玉米、设施蔬菜等作物种植过程中,进一步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实现高效节水灌溉作物由单一的棉花种植,逐步覆盖棉花、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目前,地区4.2万座温室中已有58%的温室实现节水滴灌,并建设了莎车县戈壁产业园、深喀现代农业产业园、英吉沙县戈壁产业园、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等一批现代化节水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随着智慧灌溉系统广泛应用,节水制度逐步完善,地区结合高效节水项目,大力配套施肥罐、减压器等设备,应用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土壤盐碱改良等技术。
一套节水组合技术拳,“打”出一本成效明细账。吴志远说,节水灌溉系统的广泛应用,亩均可提高粮食产量20%以上、提高棉花产量30%以上,节省机务费10元、人工费100元,亩均节本增收达400元左右……如今,农业高效节水已成为顺民意、得民心的重要民生工程。
【编辑:张家伟】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