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8月6日,据澎湃新闻报道,在广西审计厅对9所区管高校2020-2022年度财政补助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中发现,1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31亿元,实施科研项目862个,实现成果转化0个。该消息被曝光后,引起了网友对高校科研能力和立项标准的质疑。
除上述高校花1.31亿元经费0转化率外,在广西审计厅的披露中还提到,另一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79亿元,实施科研项目702个,仅有5个项目成果实现市场转化,占比0.71%。对此,广西审计厅提到,转化率低的原因之一在于立项重点不突出。
其实,高校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率低并不是个别现象。此前就曾有媒体报道称,国内有高校的科研成果超90%,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就被束之高阁,有些项目即使向市场推广,也因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导致项目无法推进。
问题出在哪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会把教师申请课题、发布论文等作为重要指标,由此就出现了课题研发以发表论文为目的,而忽略了科研的根本,导致过多的经费投入到论文型项目中,很难产生实际成果。如在广西审计厅披露的内容中就有提到,3所高校实施科研项目2075个,其中预算经费10万元以下的论文型科研小课题项目811个,占比39.08%。另一方面,不少科研项目在立项时缺乏调研,造成成果与市场所需匹配率不高,大量“专利”无法运用到市场中。无论是哪一点,都造成了资金和科学技术的浪费。
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应当反思和改进。首先要解决的是“重立项,轻研究”的问题,避免出现只要获得课题立项,拿到经费,发表了论文,就完成了“科研项目指标”,而未对所立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情况。其次,在立项前,要做好市场调研,有条件的可以与行业领先企业共同开展研究,并及时根据市场动态作出调整,科研与实际相结合,而不是单纯的“闭门造车”。另外,对于已经研发成功的项目,要及时向市场推广,在最快时间内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用市场来衡量科研成果的价值,让科技成果真正服务于市场。
除了高校自身的转变外,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健全科研经费使用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在立项前期做好审核,在研究期间要对经费使用、科研进度进行监督,对于存在脱离市场或难以进行的项目及时叫停,并将监督情况作为高校科研经费审批的依据。同时,还应鼓励和促进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研究,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科研的目的是推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如果科研项目最终沦为闭门造车,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也无怪乎公众会发出“这样的科研有何意义”的疑问了。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
关键词: